上周六,和一位花都考生小胡同赴在琶洲举行的中考[微博]招生现场咨询会,路上和他探讨起志愿填报问题。小胡成绩一般在620~640分,学校老师建议他冲一冲,填报秀全中学择校,去年录取分数是649分;我则建议他稳一稳,填报邝维煜纪念中学择校,去年分数是626分。这两个志愿之间相差23分。
中招会归来,第二天满城媒体都在说,今年择校计划收紧,有可能推高择校分数线。广州市招办负责人预计,今年异地借读生被广州公办学校录取的难度增大,择校志愿的竞争将会更激烈,并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谨慎,填报择校志愿时,要适当地降低期望值。择校志愿为什么要降低期望值?这缘于学位少了,竞争的人多了。根据教育部及广东省教育厅的要求,公办高中择校计划今年再次压缩。省一级学校择校比例由20%降到15%,市一级学校由20%降到10%,区(县级市)一级学校由15%降到10%。今年,全广州中考的择校计划仅为6315人,比去年的择校计划(7275人)减少了960人。与择校计划减少相对应的是,异地借读生群体却在增加。今年,异地借读生比去年增加了2297人,达到25963人。
“一增一减”的数字背后,不仅反映了择校生群体的利益受损,同时也反映了目前教育政策衔接的不合理。众所周知,广东去年底已经明确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[微博]升学考试的条件与时间表,符合要求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,自2016年起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,与我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。照此推算,今年中考毕业的非广东户籍学生将喝上此项政策的“头啖汤”。
但喜中有忧的是,异地高考之后,广州目前并没有出台异地中考政策,与之衔接。据现行政策,非广州户籍的学生只能报考公办择校和民办高中,而公办择校又将取消,虽然设了两年的过渡期,但招生计划减少是必然的事。高考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政策,与中考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政策,没有衔接与配套,是目前异地借读生(尤其是非广东户籍的学生)的最大矛盾,择校计划减少或取消,加快了矛盾的激化,激化的表现是择校分数上涨,越来越多异地借读生进不了高中。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,不在于择校计划,而在于异地升学政策的衔接,以及教育部门对考生的负责态度。